|
 |
 |
|
|

|

|
|
|
|
|
 |
日期 |
演講者 |
服務單位 |
題目 |
地點 |
9月13日
(14:20) |
戴憲弘 博士 |
中興大學化工系 |
50年研究生涯 |
共同教室311室 |
9月16日
(14:20) |
徐嘉偉 講師 |
臺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
環安衛與實驗室安全講習 |
工綜203室 |
9月16日
(14:20) |
吳肇欣
助理教授 |
臺灣大學光電所/電子所 |
高速發光電晶體與電晶體雷射 |
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 |
9月17日
(14:20-16:20) |
謝清河 教授 |
國立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
心肌再生 |
基醫302教室 |
9月23日
(10:10-12:10) |
韋文誠 教授
|
臺大材料系教授 |
另行公布 |
工綜203室國際演講廳 |
9月23日
(14:20) |
詹魁元 副教授 |
臺大機械系 |
另行公布 |
工綜203室 |
9月23日
(14:20) |
謝之真
助理教授 |
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
Simulation
Guided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DNA stretching |
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 |
9月24日
(14:20-16:20) |
趙品尊
博士/副研究員 |
國家實驗研究院STB計畫辦公室 |
台灣醫療電子產業之機會與挑戰 |
基醫302教室 |
9月27日
(14:20) |
陳俊太
博士/副教授 |
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 |
Wetting and
Instability Studies of Polymer Nanomaterials
in Porous Anodic Aluminum Oxide Templates |
共同教室311室 |
9月30日
(10:10-12:10) |
周苡嘉
博士/助理教授 |
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
|
In situ TEM
control growth of nanowires |
工綜203室國際演講廳 |
9月30日
(14:20) |
林聰明 校長 |
南華大學(前教育部次長) |
另行公布 |
工綜203室 |
9月30日
(14:20) |
方得華
講座教授 |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
氧化鋅奈米結構的特性與應用研究 |
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 |
10月1日
(14:20-16:20) |
楊鏡堂 教授 |
臺大機械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另行公布 |
基醫302教室 |
10月4日
(14:20) |
何榮銘
博士/特聘教授 |
清華大學化工系 |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from Self-assembly and
Templating of Chiral Block Copolymers |
共同教室311室 |
10月7日
(10:10-12:10) |
羅世強
博士/助理教授
|
成功大學材料系 |
功能性導電高分子在生醫方面的應用 |
工綜203室國際演講廳 |
10月7日
(14:20) |
王文禎 技正
|
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 |
一般安全衛生講習暨AED使用教學 |
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 |
10月8日
(14:20-16:20) |
詹益鑑 博士 |
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暨合夥人 |
這些年,那些事:職場經驗與創業生涯分享 |
基醫302教室 |
10月11日
(14:20) |
蕭育生
博士/助理教授
|
明志科技大學材料工程系 |
Bioelectronic Interfaces: On Chip Cell
Manipulation
and Detection |
共同教室311室 |
10月14日
(10:10-12:10) |
莊承鑫
博士/教授
|
南台科大機械系 |
聚苯胺導電高分子於生醫感測的應用 |
工綜203室國際演講廳 |
10月14日
(14:20) |
莊賀喬 教授 |
北科大 |
另行公布 |
工綜203室 |
10月14日
(14:20) |
詹文男 所長
|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
2025產業發展願景與策略 |
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 |
|
|
|
|
|
|
|
|
 |
依最新公布之上海交通大學2013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本校工程領域排名26,蟬聯兩岸三地排名第一
,詳ARWU網站。
|
|
|
 |
102年國家發明創作獎9月5日揭曉,應力所李世光教授「可撓式致動器」榮獲102年國家發明獎金牌。本可撓式揚聲器的結構專利將創新研究成果在2008年以新台幣1,050萬元技轉工研院,在與工研院的相關成果結合後,由工研院順利拿下2009年的美國「華爾街日報科技創新獎」。
本專利並獲得工研院支持900萬經費於臺大配合其內部投入的資源完成紙喇叭應用技術的開發,成功將國科會支持之基礎研究計畫成果,由法人接力投資開發量產技術與應用到國內中小企業廠商可承接之狀態,順利建構將學校研發成果送進我國產業之完整知識鏈,為2008年行政院產學合作加值計畫諮議專家論壇結論的典範案例,並榮獲國科會101年度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亦於新生公園的「夢想館」展出本技術應用之全球最大面積的超薄軟性紙喇叭。
由於本駐極體揚聲器厚度小於0.1公分的紙喇叭,具有輕薄可撓、低耗能、可任意剪切、極佳聲音品質等特性,符合未來應用趨勢,還可以發展創新系統應用,包括建築/傢飾應用、3C應用、交通應用等。
|
|
|
 |
102年國家發明創作獎9月5日揭曉,材料系莊東漢教授協助國內電子封裝專業銲線廠樂金公司(Wire
Technology
Co.)開發成功之「含大量退火孿晶銀合金線」獲銀牌獎(圖1),此創新產品成本大約為金線的20%,卻與金線有相同的打線接合良率,其封裝可靠度甚至優於金線,此一創新之銀合金線顛覆了傳統封裝必須採用昂貴金線的概念,同時也免除了近年來為了取代金線而改用銅線鍍鈀所引發之可靠度與晶片破裂風險,目前已通過國內外大部份IC及LED封裝廠驗證,並廣泛被應用,矽品公司在今年三月法說會更公開對外宣告矽品將大量採用銀打線(圖2),主要即是使用樂金公司本項研發成果「含大量退火孿晶銀合金線」。
 |
 |
圖1:含大量退火孿晶銀合金線 |
 |
圖2:封裝大廠改採銀合金線 |
|
|
|
 |
化工系吳嘉文教授研究團隊(李翊群、陳靖天、邱瑜婷)研究以纖維素為起始物的生質能源轉換,獲得突破性的發展,其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CHEMCATCHEM》,並且榮獲該期刊刊登於八月號的雜誌封面,該項研究的經費由國家科學委員會及台灣大學贊助。
更多內容
此外,吳嘉文教授研究團隊與中央大學謝發坤教授研究團隊共同合作,在奈米孔洞材料(沸石狀咪唑骨架,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ZIFs)合成方面,獲得突破性的發展,其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並且榮獲該期刊刊登於八月號的雜誌封面。更多內容 |
|
|
 |
材料系陳學禮教授及研究團隊林耕德、曾紹欽、賴宇紳、陳仕鴻、曾奕鈞、朱廷偉、林明瑜及盧彥蓓所發表之學術文章:"Ultrahigh-senstivity
CdS photoconductors with instant reponse and
ultralow power consumption of detection in low-light
environments",獲選為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Volume1, Number 27, 21 July 2013, Pages
4183-4292" 之封面文章。更多內容 |
|
|
|
|
|
|
1 |
工學院教師近期獲得之發明專利證書:
系所 |
教師 |
研究成果 |
專利證書 |
機械系 |
楊燿州教授 |
觸覺感測陣列及其製造方法 |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
化工系 |
呂宗昕教授 |
光吸收層及其前驅物溶液、製法與包含該光吸收層之太陽能電池 |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
工科海洋系 |
李佳翰教授 |
太陽能電池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
材料系 |
林唯芳教授 |
壓克力奈米複合材料 |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
高分子所 |
林江珍教授 |
含無機黏土及有機界面活性劑之有機/無機複合型分散劑 |
美國發明專利證書 |
高分子所 |
謝國煌教授 |
一種電洞傳導層材料 |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
高分子所 |
謝國煌教授 |
有機發光二極體之電洞傳導層材料及其形成方法 |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 |
|
2 |
工業工程所碩二學生鄭芝郁組隊參加2013 TiC100 Smarter City & IoT智能城市與物聯網經營模式競賽,獲得冠軍。更多內容 |
|
|
|
|
|
|
|
 |
儀器購置年月:1997年9月
廠牌及型號:Rigaku Thermo plus2 system TG8120
重要規格:工作溫度範圍由室溫~1500℃。
TG解析度: 0.1ug (全温域),DTA解析度: 0.01 u V (全温域)。
量測模式除一般模式外,還有3種高解析動態模式可選擇(Stepwise isothermal
analysis method【SIA】、Dynamic rate control
method【DRC】、Constant rate
control method【CRC】)。
儀器性能:可同時執行熱重/熱示差分析儀(TG/DTA)分析之熱分析儀。
負責教授:吳乃立教授(nlw001@ntu.edu.tw)。
|
|
|
|
|
|
|
(為了促進院內老師對相互研究領域的了解,增加未來合作機會,工學院簡訊每期邀請大約3∼5位相近領域教授提供最近發表論文摘要刊登。如果您有研究成果願意與大家分享,亦隨時竭誠歡迎來稿。)
|
 |
 |
Oxygen
diffusion in SrTiO3 (STO) single crystal has
been investigated extensively since 1960s because the
wide range application of STO substrate on thin film
growth, such as the epitaxial growth of high Tc
superconducing YBa2Cu3O7,
ferroelectric BaTiO3 and multiferroic BiFeO3
(BFO) materials. In earlier reports, the main route to
study the defect diffusion is using positron
annihilation (P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oint defects increased and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side STO crystal after the deposition of a thin STO
layer on top of it. This phenomenon was explained as an
oxygen feeding process and implied that oxygen could
transfer from STO substrate to top layer of STO. In
general, the PN measurement allowed to probe the oxygen
defects of sample annealed in vacuum or very low oxygen
pressure (<0.1 mTorr), in which the number of defects
was considerably large. For high oxygen pressure
annealing, the amount of oxygen vacancy in STO were
usually under the detection limit of PN measurement,
with or without the cap layer. Since the process of high
oxygen pressure annealing is frequently used to
synthesize the oxide films on STO for better quality, a
sensitive probe to detect the oxygen defects with low
concentration is highly desired for the practical use.
In this work,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BFO and
CoFe2O4 (CFO) cap layers on the oxygen vacancy of STO
single crystal after high oxygen pressure annealing with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EPR is a
sensitive way to acquire the information of the loc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site-occupation, structural
symmetry and the oxygen vacancies neighboring to Fe3+
impurity ions. Since the crystal symmetry with oxygen
vacancy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erfect crystal, the
angular dependent EPR analysis separates the region of
oxygen deficiency (Fe-Vo) from non-defected part of
crystal. EPR spectra and angular dependent resonance
field of oxygen vacancy signal are showed in FIG. 1 and
FIG. 2.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xide cap
layers enhance the oxygen deficiency in bulk STO and the
amount of oxygen vacancy is dependent on the
electronegativity of metal ion in the cap layer.
Accordingly, STO/BFO has a larger amount of oxygen
vacancy than that of STO/CFO. (TABLE 1)(吳文方教授
wfwu@ntu.edu.tw
提供)
|
|
|
 |
電子水平儀為任何機台組裝時的水平度調整、台面平坦度及移動台角度偏擺檢測等實施時的基本量測儀器。長久以來,高精密級的電子水平儀都是依據單擺錘原理設計,且都只有單方向水平度檢測功能。本文提出一種創新式光電水平儀的設計方法,僅利用光學折射原理推導出入射光因水平角度變化而產生的雙折射角度變化量,再設計一微形自動視準儀(Autocollimator),即可準確的量到俯仰及滾動的兩方向水平角。本方法不須要複雜的擺錘結構,只須於水平儀內部置放一有阻尼的透光液體及一半導體雷射光,即可於100角秒的偏擺範圍內獲得±0.5角秒的準確度。本雙軸光電式精密水平儀構造簡單及成本低廉,可廣泛應用於精密機械產業,如工具機、精密量測儀及精密定位平台等。(范光照教授
fan@ntu.edu.tw
提供)
|
 |
Figure
SEQ Figure \* ARABIC 1.
Assembled structure of dual-axis level
containing: (1) frame, (2) adjustable
mechanism, (3) optical module, (4) laser
beam, (5) container, (6) leakage prevention
tubeand (7) plane mirror. |
|
 |
 |
Figure 2.
Optical path of the laser beam due to light
refraction. |
Figure 3.
The physical design of autocollimator. |
|
|
|
 |
近幾年,為了改善液晶之反應時間、驅動電壓以及遲滯效應,開始於液晶裡加入一些奈米物質,例如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 CNT),藉以吸收液晶中的不純離子、改變液晶原有之物理特性來提升效能。除了改善液晶之光電效應,越來越多團隊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奈米碳管與液晶之間作用關係,做了許多電性實驗,其中介電泳(dielectrophoresis,
DEP)實驗發現碳管之位移會影響其周遭液晶之排列狀況,當液晶本身排列角度不同,原有與異方性(anisotropic)相關的物理特性就會隨之改變。由於奈米物質本身具有質量,因此當混合奈米物質之液晶受到一角速度影響時,根據離心力公式,一旦奈米物質突破了液晶之束縛力,即於垂直切線速度方向產生位移,利用液晶本身之黏滯特性,帶動周遭液晶之角度做對應改變,進而改變整個液晶盒(Liquid
Crystal Cell)之電容值。本實驗分別使用CNT與奈米鐵粉(Fe2O3)混入液晶,結果發現,擁有較高密度之奈米物質混合液晶後,其角速度響應方面有較高之靈敏度(圖一),其中,電容開始改變之角速度與混合奈米物質之密度成平方根反比;同樣地,當提高奈米物質混和液晶之工作溫度,除了有效降低液晶本身之黏滯性外,同時亦增加了其角速度響應方面之靈敏度,當角速度到達1400
RPM時,
C/Cmax從工作溫度28
oC之0.97降低至55
oC之0.90,改變量達3.33倍(圖二)。這些實驗結果將有助於後續液晶慣性感應器(liquid-crystal-based
inertial sensors)之研究。(施文彬教授
wpshih@ntu.edu.tw
提供)
 |
圖一 分別將(a)純液晶,(b)
Fe2O3-LC以及
(c) CNT-LC做角速度與電容之關係圖。紅色菱形為從0
RPM提升轉速至1600
RPM之電容值;藍色圓形為從1600
RPM降低轉速回0
RPM之電容值。 |
|
 |
圖二 液晶混奈米碳管於0
oC、28
oC以及55
oC時之角速度-電容響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