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工學院簡訊

最新消息

【院長的話】
  • 發布單位:工學院

 

  工學院於2024上半年積極推動與執行各項院務,包括工綜館與機械系館/宗倬章館間搬遷與空間轉置、啟動80週年院慶策展規劃與院史編輯作業、著手建構臺大離岸風電人才培訓場域、持續拓展與國際姊妹校院學術合作與交換計畫可能性以及頒發院務發展貢獻獎及陶家維先生講座。

 

  2022年9月落成之「工綜新館」於去年底通過學校行政會議正式更名為「機械系館/宗倬章館」,系館B1地下樓層教學實驗室已於寒假時內裝完成,112-2學期已開放課程使用。一至七樓的內裝工程七月底完成驗收,八月起開始搬遷系辦、教授研究室及實驗室至系館,預計今(2024)年底完成。受近幾年國際原物料與人工漲價因素影響,內裝所需經費一億多元,遠超出五、六年前的預估值,所幸在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機械系系友與各界善心人士的熱心捐助下,才得以達成。

 

  工學院將於2025年迎接創院80週年的到來,院內師長同仁已成立工作小組並啟動院慶策展規劃與院史編輯作業,預計將於明(2025)年臺大校慶期間盛大舉辦工學院創院80年系列展覽與活動,屆時歡迎各地校友回娘家齊聚歡慶。此外,工學博物館(機械舊館)預計年底舉辦2024特展,包含三大主題:「重生:舊機館的修復與轉型」、「Beyond Moving:臺大機械先進動力研發展」和「日常生活裡的技術物:工博館跨領域課程成果展」,提前為工學院八十院慶暖身。

 

  配合國家能源轉型及2050淨零目標,工學院自2019年推動成立臺大離岸風力發電學程,與丹麥工業大學及丹麥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國際合作,推動我國離岸風電人才培育。2020年由荷蘭政府經費支持,本院團隊與荷蘭TU Delft、TNO、Deltares合作推動臺荷離岸風電種子師資培育計畫。工學院將由工科海洋系建構我國首座以沉浸式學習方式設計,採等比例縮小離岸風電場域,兼具培訓基地及展示功能,具備我國現有及創新的離岸風場開發環境,並持續透過各種跨域、跨校、跨國際合作及產學研整合,加速我國離岸風電人才培育。

 

  2024上半年本院國際交流蓬勃活躍,本院機械系與首爾大學機械系於1月共辦跨國學術論壇,美國UC Berkeley工學院、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工學院、普渡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泰國亞洲理工學院、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工學院與捷克新能源汽車訪團等來訪臺大工學院,本院教師亦積極聯繫及出訪東南亞各主要大學。院間訪問不僅為師生們提供了寶貴的國際交流機會,亦為雙方未來的合作奠定基礎,期待持續深化彼此情誼,以進一步展開交換學生、雙聯學位及共同研究的合作與交流。

 

  工學院2023年度「院務發展貢獻獎」3位得獎者分別為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以境空間團隊陳恒文執行長及本院化工系呂維明故名譽教授。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對於本院的學術研究或硬體建設均提供了諸多支持和寶貴資源,2001年起捐助宗倬章先生講座,獎勵本院傑出學者,迄今獲獎教授共41人次、獎助總金額1,640萬元;2004年起每年捐助大額工程款項至工綜新館大樓落成總計捐贈達3億8,600萬元。對本院院務發展貢獻至深,嘉惠院內無數師生。以境空間團隊陳恒文執行長持續捐款支持建城所館舍修繕基金及所務發展基金,迄今金額已超過百萬元,並多年贊助本院研究生院長獎,促進學校與企業間的產學合作。呂維明故名譽教授2010年設立「李少梅教授紀念獎助學金」,捐款累計達470萬元,幫助家境清寒學生能專心治學,迄今共31人次的學生受惠;2022年續捐500萬元至李少梅教授紀念獎學金,以到期孳息自動轉入孳息戶發放獎學金。2023年呂教授身故後,家屬以呂教授名義捐贈1000萬元予本院化工系,其中之500萬元用於協助系務發展,另外500萬則捐助設置「化學工程學系呂維明教授與李少梅教授永續基金」,用於培育該系學生及支持教研發展。

 

  112學年度陶家維先生講座獲獎人為土木系歐昱辰教授,歐教授在研究方面,有六大創新工程技術的顯著貢獻,迄今共發表94篇期刊文章,擔任6本學術期刊編輯,歐教授曾經獲得美國混凝土學會華森獎章(2017)、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19)、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2023)。在教學方面,歐教授曾獲得6次教學優良獎以及1次教學傑出獎。有感於大學與研究所鋼筋混凝土設計相關教科書之不足,因此基於最新的設計規範以及相關研究成果,獨立或共同出版4本中文或英文教科書。

 

  新的學期開始,盼望您能繼續支持本院各項院務,也祝福各位前輩賢達、教師同仁平安健康、工作順利有成!

 

 

 

 

  Art editor Img      敬上

 

 

 

 

 

 

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