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土木系參訪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
2024/6/26
張陸滿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臺灣大學工學院高科技廠房工程講座
引言
根據多方的報導,享譽全球的臺灣半導體晶片製造和其相關的產業,平均每個月約不足3萬5千人的勞動力,此不足不但長期構成對臺灣此產業潛伏的威脅,而且,目前其專業技術工程師的短缺更為嚴重,短期內阻礙臺灣在先進半導體晶片製造持續領先的局勢,變成分秒必爭激烈競賽下的絆腳石。[1,2,3]
有鑑於此,國科會積極推動,以「菲律賓、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印度等東南亞六國為重點國家的實務策略」,藉由國際合作平台、區域學術合作、人才交流培育、以及科學園區的國際鏈結等方式,達成「以人為本、資源共享、共創雙贏」的願景。關於其中的人才交流培育,「強調將以『人』為核心,深化與此六國青年學者、學生、產業人力的交流與培育,促進與此重點六國人力資源的互補與共享。」[4,5]
筆者在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間曾隨團到越南、泰國、印尼等國著名大學參訪,前往一、越南河內土木工程大學,二、泰國亞洲理工學院,三、泰國曼谷朱拉隆功大學,四、印尼萬隆理工學院,五、印尼大學等五所大學,進行學術交流,移地研究和訪查土木工程與半導體製造之研發教學情況。[6]
因此,為了跟馬來西亞大學初步建立雙邊未來合作之關係和加強與馬來西亞臺大校友的連繫,土木工程學系系主任葛宇甯教授決定組團前往馬來西亞,參訪團除系主任葛宇甯教授外,還有游景雲教授、陳柏華教授、黃尹男教授、許聿廷教授和張陸滿名譽教授一共6位。
馬來亞大學【7】
馬來亞大學前身原係在當時的大英帝國領土新加坡,於1905年9月28日成立之七州府醫學堂,後來於1912年改名為愛德華七世國王醫學院,而後,於1949年10月,跟萊佛士學院合併名為馬來亞大學。合併後,該大學迅速發展,導致該大學於1959年1月15日,組成兩個自治部門,一個位於新加坡,另一個位於吉隆坡。
1960年,這兩個部門成為自治和獨立行政的國立大學。其中一個分校位於新加坡,成為新加坡大學,後來於1980年演變為今天的國立新加坡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而位於吉隆坡市的所有其他分校都保留了馬來亞大學的名稱(Universiti Malaya)。馬來亞大學於1962年1月1日正式成立,同時獲得高等教育部授予自治權。
目前,馬大擁有教職員2,300餘人。大學也分為14個學院、2個研究學院、5個研究所和6個學術中心。 讀者可以瀏覽以下網站,以瞭解全面的馬來亞大學及其優秀和多元化的土木工程系的詳細資訊:
https://www.um.edu.my/
https://engine.um.edu.my/about-civil-engineering
學術交流
6月7日早上9:30,馬來亞大學土木系的Senior Lecturer, Dr. Yap Soon Poh來旅館,專車接我們到馬來亞大學工學院大樓會議室。在互相認識後,首由葛主任用投影片,介紹臺大、工學院和土木系的緣由、現況及願景。
接著由馬來亞大學土木系主任,Head Associate Prof. Zainah Ibrahim 介紹馬來亞大學、工學院和土木系緣由、現況及願景。在這次會議上,我們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更了解馬來亞大學和其土木工程系多項富有創意的學程以及認識許多優秀的教師,如下圖所示。
